排箫先祖位置 排箫先祖在哪
所有季节先祖位置:感恩季、追光季、归属季、音韵季。
黄鼠狼面具:位置在晨岛右方,正对着预言季山谷入口,拥有妖娆站姿(单手叉腰)。
宋小宝帽子:位置在云野蝴蝶平原左侧**图,该地图只有一位先祖,拥有双手托举动作。
螃蟹面具:位置在雨林第三张地图,螃蟹洞斜对面的管道里,拥有白鹤亮翅动作。
红狐狸面具:位置在霞谷滑冰场,后方山坡上,拥有跨栏动作。
白绒斗篷:位置在墓土一龙图,冥龙出生地下方台子,拥有敬礼动作。
牛头面具:位置在墓土四楼,有**人亭子的右后方。该地图先祖比较多,玩家一并收集即可,动作是双手抱拳。
不发光灯泡斗篷:先祖在晨岛右侧小山洞,位置比较隐秘,玩家要仔细寻找。动作是背背。
笛子:先祖在云野浮岛图,冥想任务后方圆柱,拥有双人击掌动作。
雨伞:先祖位于雨林荧光森林,右侧篝火营地下方,拥有右手叉腰站姿。
排箫:先祖在霞谷滑冰场入口左下方,靠近飞行赛道,拥有体操舞蹈动作。
花瓣斗篷:先祖在墓土沉船船头左侧山洞旁,拥有玩家们喜欢的螃蟹叫动作。
发光灯泡:先祖位于禁阁四楼,一圈红蜡烛旁边浮石上,拥有观察动作。该季节比较特殊,拥有专属的蓝色季蜡。
白棉裤:晨岛神庙右侧**图,先祖藏在双人门内,拥有动作蹦迪。
蝴蝶结发型:云野蝴蝶平原,先祖在圆球上方,旁边还有一个**人,动作是手捧花。
红耳机:先祖刚复刻不久,在雨林右侧**图里的**图,拥有动作摸头。
温柔发型:先祖在霞谷神庙迷宫,拥有动作九宫格烟花棒(短)。升级之后,可以用九宫格调整姿势,属于光遇***别动作。
黑金斗篷:先祖在墓土四龙图,有**人的平台旁边,动作是跪地挽留。
白金斗篷:先祖在禁阁**图中心平台,拥有动作托手思考,很像奥特曼大招。
白绒棉裤:先祖位于晨岛右侧石头背面,拥有指向动作,可以卡出壁咚效果。
灯笼棉裤:被拼接先祖之一,位置在云野右侧浮岛图入口平台,动作是15宫格跳舞,可以让玩家自行编舞。
紧身棉裤:雨林水母图第二个亭子下方,拥有玩家*喜欢的飞吻动作。
毛巾棉裤:拼接先祖之一,位置在霞谷滑冰场右侧山洞,拥有杂耍动作。
高音钢琴:先祖在墓土四龙图,有蜡烛的洞*,动作是单膝跪地。
白鸟斗篷:拥有玩家*喜欢的白鸟发型(不复刻),藏在禁阁一楼四人门内,动作是思考。
排箫先祖位于霞谷地图,气兑换列表如下图所示,包括了一个面具、乐器排箫,一个短发发型以及1-4级的舞蹈动作。兑换所有物品预计价格为131个蜡烛,建议玩家们提前预备。
国服这个先祖将在5月6日中午12:00来到遇境,玩家可以用蜡烛与其兑换动作和物品,先祖将于5月10日中午12:00离开遇境。
以上就是关于排箫先祖兑换物品以及复刻时间的详细介绍了,想要入手道具的玩家*好提前准备爱心和蜡烛哦。
2023复刻时间一览表纪念季先祖兑换图2023情人节新物品欧若拉之翼礼包赠送回归先祖全部位置音乐会纪念票领取2023新年礼包一览uid查看方法全地图神龛位置换绑申请失败原因留言灯笼魔法获得小海龟纸船获得方法光遇季节顺序音乐商店位置一览赠礼功能规则介绍
2023复刻时间一览表纪念季先祖兑换图2023情人节新物品欧若拉之翼礼包赠送回归先祖全部位置音乐会纪念票领取2023新年礼包一览uid查看方法全地图神龛位置换绑申请失败原因留言灯笼魔法获得小海龟纸船获得方法光遇季节顺序音乐商店位置一览赠礼功能规则介绍
问题一:揭秘:排箫是哪个民族的乐器是高中音乐书里的吗?
小提琴、大提琴、吉他、风笛、小号
竖琴、排箫、(不知道)、萨克斯、卡曼贾
问题二:排箫是以下哪个***古老的乐器之一?欧洲苏格兰阿根廷应该是我们**的吧
吹孔气鸣乐器。流传于中国、欧洲及拉丁美洲的吹管乐器。其结构由长、短不同的竹、木或铜管按音阶编排而成。各国排箫的产生历史不尽相同,其*能相近似,形制与构造也各有所异。木制排箫音色圆润柔和,竹制排箫音色明亮。
中国排箫古代称、籁、箫、凤箫、比竹等。《尚书》、《周礼》、《诗经》等书中,都有箫的记载。据《说文解字》载:“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从竹,肃声。”排箫一般以竹做管,用绳或竹缠缚,或用木框镶之。也有的排箫是用石头做管。历代排箫的形制很多,大排箫23管(一说22管),称言;小排箫16管;无底者称洞箫。还有10、13、17、18、21、24管等不同规格的排箫。1978年发现于河南淅川下奇1号墓内的石排箫,长15厘米,宽8.3厘米,有13管,管壁一般厚0.1厘米。排箫历代用于宫廷、教坊,有的也用于军乐,在民间广为流传。约于唐代传入**。**正仓院内,至今仍保存着两支唐传16管甘竹排箫的残品。近年来,中国已对失传的排箫进行研制,并改革成双排管加键哨式排箫,共50管,按十二平均律排列。
欧洲排箫亦称潘排箫,为欧洲*古老和流传*广的乐器。潘排箫的形制不一,或按管的长短排列成梯形,或将箫管分两侧排列,成双翼形;或管内以蜡封闭,外形成等长的一字形,用时如同吹口琴。英国木偶戏仍用此伴奏。潘排箫也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民间的主要乐器,有20余管,称“纳伊”。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W.A.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帕帕格诺所用的乐器,即此种排箫。
拉丁美洲排箫流行在南美洲印第安人中,其形制多样,以安第斯高原地区的排箫***。古代印加人曾采用木、石、陶土或金属制作,现代多用竹和芦苇做管。有单排,也有双排。其音调一般采用五声音阶,少数地区也用七声音阶。秘鲁称排箫为“安塔拉”。厄瓜多尔称“龙达多尔”,玻利维亚称“西库”。双排的排箫,管长相同,吹奏者可借助于吹第1排管之后的余气,使第2排管发出高 8度音。玻利维亚西库的**之处在于一件乐器只能吹出隔三度的音列;因此,吹奏任何一首乐曲,都必需用一对排箫由两位演奏者同时进行。玻利维亚还有一种低音西库,其管长达1.2~2米,发音雄浑宽厚,很有特色。排箫擅长演奏华丽的音阶式经过句,并能利用手的轻微摇动发出悦耳的颤音。此外,还可以利用吹口角度的不同,在一根管中吹出小三度的音程变化
在汉代鼓吹和隋唐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龠是后来排箫的前身。到了周代,箫和龠同被诗人们提及,并载入《诗经》。在古代乐器八音分类中,排箫被列为竹类乐器。
在虞舜时代,曾出现一部称为“箫韶”的乐舞,主要是用排箫演奏。古代,排箫同编钟、编磬一样,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从春秋到秦汉的近千年里,排箫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汉代的鼓吹中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排箫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隋唐的九、十部乐中,就有清乐、西凉、高丽、龟兹、疏勒和安国等诸乐部使用。
排箫经过历代的流传发展,形制各异,名字更富有特色,如“底箫”、“雅箫”、“颂箫”、“舜箫”、“龠”、“籁”和“比竹”等。此外,排箫还被称为“参差”、“凤翼”、“短箫”、“云箫”和“秦箫”等。
盛唐之时,我国的排箫东传**。至今在**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我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但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
问题三:这两个是什么民族乐器都是吹奏的上面的看上去是排箫,下面的应该是陶笛或者埙,
问题四:排箫的介绍汉族乐器,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
问题五:请问排笛和排箫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音色方面)箜篌
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朝鲜等邻国。在**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雁柱箜篌的外形跟西洋竖琴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张有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在共鸣箱上,这种弦柱的形状看起来很像天上飞的大雁的队形,所以这种箜篌就被称为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以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以演奏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为同音,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美的中音区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雁柱箜篌在演奏揉弦、滑弦、颤音等演奏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
是在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主要流行在中国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细筚篥的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
细筚篥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鼻祖是古代筚篥。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个部分构成,管哨长4厘米,用去掉硬皮的芦苇制成;管身取材于细竹管,全长20至25厘米,直径约1厘米左右,正面开有7个音孔,背面还有一个高音孔。
细筚篥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吹奏乐器一样,表演时,演奏者要把管身竖起来,嘴里含着管哨,左手按背面的高音孔和正面上方的3个音孔,右手按正面下方的另外4个音孔。
细筚篥分为高音、中音和双筚篥三个种类。传统的高音细筚篥只能吹奏一个调式,后来,乐器制作者在它的第六个音孔的右上角开了一个加键的小孔,使这种乐器的音域达到了两个半八度,而且还具备了转调的功能。中音细筚篥和高音细筚篥的功能差不多,不同的是,中音细筚篥比高音细筚篥低一个八度。和前两者相比,**细筚篥则是把两支大小、音高都相同的高音细筚篥并排联接在一起,每支筚篥的管身上都装有管哨。演奏的时候,既可以吹奏单管,发出单音,也可以口含两支管哨,吹出同一个高度的两个音。另外,**细筚篥还能吹奏出三度、四度和五度的和音,音量也比单管的细筚篥大得多,音色悠扬清丽,演奏技巧也比较难。
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
问题六: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⒐摹⑴朋铩Ⅲ稀⒐}、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汉族)、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琵音和音程跳跃。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全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琵琶(汉族)、阮(汉族)、月琴(汉族)、秦琴(汉族)、柳琴(汉族)、三弦(汉族)、热瓦甫(***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扎木聂(藏族)、筝(汉族)、古琴(汉族)、伽耶琴(朝鲜族)、竖箜篌、雁柱箜篌。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
问题七:排箫的历史排箫起源于何时,我们很难考查。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推测:大约在7000多年前,有一天,一些原始的汉族人经过竹林时发现了一根被风吹断的半截竹子,在风中摇曳,同时发出美妙声音。其中一个人砍了一根竹管,把它握在手中,另一只手捂住竹管的底部,然后吹这支竹管,竟然发出了美妙的乐音。这时其他的人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砍了长短不同、粗细不等的竹管,做成了一个个**的不同的音管,这就是*早的“单管排箫”。演奏这种排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演奏者各持一支**的音管,并按照一定的音序排列,他们得根据指挥的指示来演奏,当然了,每个人只能吹奏一个固定的音。后来有人发现,如果把这些音管排列好,捆绑起来,就能组成一个**的乐器,一个就可以**演奏一个完整的乐曲,这就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排箫。排箫是汉族**使用的乐器,在新世纪音乐中可算常规乐器在中国,从出土的文物考查,排箫应属民族乐器。在中国的敦煌莫高窟中一幅有双手持者一支正手直带排箫的“乐伎佛”的壁画。在历史上,它有许多名字,如参差、云箫、凤箫等,也曾被叫做箫,但到了元朝,**为区别于单管的箫管(洞箫),故把它命名为排箫。排箫一管发一音,管数不一,古排箫由10至24根管组成。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这个排箫由13根长短递减的禽类腿骨制成,*长管32.7、*短管11.8厘米。这支排箫1997年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出土时管身有带子束管的痕迹。这支排箫现存于河南省*物院。今存*早的石质排箫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一号楚墓,用整块石灰石雕琢而成,共13管,距今已2500年,从其腰部的捆扎雕饰看,当是竹排箫的仿制品。今存*早的两支竹质排箫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距今已2400多年,它们的形状**,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黑底红色三角回纹的漆绘。古时的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在**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中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破,旧管内塞有纸堵,以便于调律,后经修补复原,其形甚为奇异。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工艺十分精致,造型美观,本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富有民族风格。1981年吉林省歌剧院自行研制出双排加键排箫。这种排箫音域宽广,既可演奏悠扬舒缓乐曲,又可演奏活泼轻快乐曲。《诗经・周颂・有瞽》:“箫管齐举,咆噬,箫雍和鸣,先祖是听。”《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R。”唐・杜佑《通典・乐四》:“蔡邕曰:箫,编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排箫大多竹制,排箫的编列通常呈单翼状,通常自左向右,依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渐次。呈双翼排列的,依六律六吕分展。“排箫”之称,始于唐代赵U的《因话录》。《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元代正式称古箫为“排箫”。《元史・礼乐志》:“次前行戏竹二,次排箫四,次箫管四,次板四,次歌四,并分左右。”从管身的构造看,史籍所载排箫有开管和闭管两种,闭管占主流,取蜡封底,调节各管音高。《清会典・乐器》:“排箫,比竹为管十六,阴阳各八。自左而右,列二倍律,六正律;自右而左,列二倍吕,六正吕,以协阴均。十六管径皆二分七厘四毫二丝,其长短......>>
问题八:民族乐器有哪些民族乐器即中国的**乐器。现一般流行的有琴、筝、箫、笛、二胡、琵琶、丝竹、鼓等,是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鼗、、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a、、言、箫、管、篪、笙、琴、瑟、筑等多种。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乐器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者**享受。在乐器制作上精美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如《吕氏春秋・侈乐》中所载:“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m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思度量。”
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筝、琵琶、笛均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如随着鼓吹乐的引入,还使用了笳、角、中鸣、长鸣、羌笛等吹管乐器。由于与西域文化的交往,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项琵琶)、荜篥等。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魏晋之际传人我国。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传入甘肃一带,据《梁书・简文帝本纪》所载,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传入南方。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乐器数量骤增。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匏琴、轧筝、风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幢箫、义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这一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的领域。
这一时期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继奚琴之后,宋代已出现了马尾胡琴。见于记载的还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芦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丹布拉、基他尔、喇巴卜、提琴、哈尔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种(实际上存在于民间的弦乐器其类别还远不止于此)。吹管乐器金、元时期从北方传入唢呐(又称金口角、苏尔奈、唢哪),按鼓吹乐的演奏组合形式又一次产生重大的变革,从音色、音量和风格上进一步丰富了鼓吹乐的演奏。唢呐*初用于军乐。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楼先生乐府》中之散曲《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船来往乱如麻,全仗您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办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据王圻所著《三才图会》的记载,明代唢呐已应用于民间。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铜鼓,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
问题九:少数民族有哪些乐器笙:汉族
马头琴马头琴,蒙古人称之为莫琳胡儿,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
葫芦丝、巴乌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哈萨克弹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和皮克利等.
独龙琴,口弦,葫芦丝,龙头琴,马头琴,老弦,十二木卡姆,必汪,火不思,拉布普,嘉令,萨巴依。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